曲目名稱
.李文古第四集1
在戰後初期電視機尚未普及的時代,百姓大眾的娛樂多是以收音機和老式唱片為主。 因此使許多的廣播劇受到熱烈歡迎。客語發音的口語劇中,「李文古」 便是應時代相當受歡迎的一位人物。他的演出特色是對白有趣,並且穿插許多即興的客家山歌、小調在劇中,融合現代和傳統的詼諧說唱戲劇。
當時視訊不發達,民眾一般娛樂大部分來自聽收音機或唱片,就在那個時候,作曲家呂金守和萬巒鄉的李文光先生,錄製了客家口語經典劇「李文古」系列唱片, 特色是對白詼諧有趣,使用的俚語及雙關語更是令人驚艷,為時代代表的特色演出之一,「李文古」的唱片在客家鄉鎮造成風靡,家家戶戶在農忙之餘暇,庭前聚集左鄰右舍共享,對純樸的客家鄉親來說,是當時的一大享受。
十送金釵
這個年代錄製發行的內容有客家傳統音樂八音與採茶戲,採茶戲又可分為採茶歌、採茶戲和新客家音樂,還有強調客語唱唸的勸世歌、警世歌、教育採茶、採茶笑科劇等,其他還有客語流行歌或改編日語歌、台語歌和國語歌的時尚客語歌。
一九六零年代是客家唱片第二個黃金時代,也是出版最多元、數量最龐大、人才最豐富的客家音樂最陽光、最燦爛、最輝煌的時期。
當年以三重鈴鈴唱片(前身是新台灣唱片)為龍頭,帶動中壢遠東、百合唱片、苗栗美樂唱片和台北惠美唱片,這些唱片公司是當年五大客家唱片公司,其他零星有出版品例如客家之音等小唱片公司,也有很獨特的錄音作品發行。
想要認識和理解客家音樂的過去和未來,一九六零年代客家黑膠唱片的錄音資料就是一個寶庫。